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高考来了,你紧张吗?
(2017/6/6) 来源:天水市三院 心理综合门诊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无论是考生、家长、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无比关注这个日子,尽可能地为考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希望考生在高考中发挥正常水平,考取理想的高等学府。

    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便是一朝金榜题名。但是,随着高考来临,部分考生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紧张、焦虑、彷徨、恐慌甚至身体不适等一系列状况。家长也很着急,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来疏导孩子的紧张情绪。

 

    那么,高考前遇到情绪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又该怎样应对呢?

 

    考前紧张=考试焦虑症?

 

    面对高考,很少有考生能做到泰然自若、轻松面对,即便是成绩优异的考生,也会在考前紧张,忐忑不安,经常说的一个词语就是“考前焦虑”。当孩子出现上述情况时,有的家长就认为是孩子得了“考试焦虑症”。

    事实上,考前紧张并不等于考试焦虑症。当我们面对高考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高考结果与自身的利益或前途紧密挂钩,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提醒我们:不要大意失荆州,要少睡一会、多学一些知识,以保证万无一失。但凡遇到大事,我们都会很紧张,这属于人的正常反应。

    一些考生只要感到紧张和压力,也会怀疑自己患有考试焦虑症。在他们看来,正常情况下考前是不紧张的,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在考场上发挥正常的人。事实上,只要是考生,在面临高考时都会紧张,而适度的紧张才是高考的常态,考生和家长切莫谈“考”色变、自乱阵脚。

 

    考前适度紧张有好处

 

    高考时保持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同时对考出好成绩有积极意义。适当的紧张让考生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效率,且不易疲劳。比如睡眠也许不如平时那样踏实,但醒后立即觉得精力充沛;再比如进考场之前心跳加速,即便拿到试卷仍然心情绪难以平静,但不久就能专心致志地答题了。有时觉得学习很紧张,但只要进入学习状态,紧张情绪就消失了。这些都是属于正常范围,考生和家长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压力重重。考前适度紧张有以下好处:

    第一、适当的紧张使我们增强考试意识,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临考前的非常时期,不同寻常,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会觉得时间的宝贵,会珍惜每一分钟,提高学习效率。紧张能提示我们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分清主次,如果我们做了不重要的事情,可能妨碍考试,我们就会自责或悔恨。

    第二、在紧张的时候,人的精力和体力比平时要旺盛。因为在我们紧张的时候,人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有助于在许多危急时刻战胜困难,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保持适度的紧张,更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甚至超常发挥。

    第三、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人们的兴奋。平时,我们学习过程中会因为疲劳而受到抑制,容易疲倦,想偷懒,休息一会。但在紧张的时候,我们就容易保持兴奋状态,紧张能促进我们大脑提高工作效率。在考试中,我们一般不会感到抑制,而保持兴奋的状态,更有利于我们高效地思考和答题。

 

    学会自我减压轻装上阵

 

    面临高考,当我们觉得亚历山大、手足无措时,该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要一起参加“高考”。考前的晚上,兄弟两也是焦虑了,向他们的父亲讨教,该怎样面对次日的考试。爸爸思考了一下,说了一句看似很简单的话:“你们只当去听大戏,感觉就对了。”怀着这样一份期盼的心情,两兄弟在考试中都超常发挥,一举登科,传为美谈。

    这位父亲和两个儿子,就是苏洵、苏轼、苏澈父子。老先生还为此写了一首俏皮有趣的小诗:《五绝 贺两儿登科》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秸。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山。

    苏老在孩子大考前夕,将人生最愉悦的事情(当时最主要的娱乐节目是听大戏)与人生最紧张的事情(科举考试)结合起来,给了两个儿子很好的暗示。而他的诗,则突出说明一个道理——世上事情的难易,其实只是一念之差。从心理学上讲,苏洵所给予儿子们的,是积极心态的力量。

    高考是一件大事,但是不足以让我们改变所有生活方式;高考也并非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更不是证明你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高考只是一次全家总动员挑战,家长和考生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发挥出我们的最大潜能,这已经便是巨大的成功。不管结局如何,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定格。

 

    当您经常出现对考试恐惧,自信心开始动摇,内心焦急万分,上课却心不在焉,什么也记不住,学习效率也一落千丈;心情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坐立不安,觉得自己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吃不好、睡不香,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时您可要注意了,很可能考试焦虑症已经缠上了您。一旦患上考试焦虑症,建议您尽快到专科医院就诊,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0938-8221199),及时找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张莉婕  供稿)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觊发k8旗舰厅(上海)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