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你好,拖延症
(2017/4/7) 来源:天水市三院 心理综合门诊
 

 

    不知从何时开始,拖延症就在我们身边蔓延开来。似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原本打算打开电脑工作,却很顺手的先打开网页浏览一下新闻;想着晚上看看书,结果又不由自主拿起手机玩游戏;每次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有意思的文章,先收藏下来,想着有时间再看,结果却再也想不起来;好多大四学生在临毕业之际才熬夜奋笔疾书赶论文••••••

    似乎现在拖延症真是我们的时代病。我们会发现,周围各种自诩为“拖延症”的人群,表面上看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而且很多人他们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懒癌”患者,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特别努力上进,但却也因为拖延症而苦恼不堪。

 

    那么,拖延症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何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拖延呢?其实严格来说,拖延症甚至算不上一种“症”。目前没有明确诊断说拖延症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而同样的拖延行为,反映的却可能是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它应该是很多种“病”而不是一种“病”。其中,这四个原因是最常见的导致拖延原因:

    一:来自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上班之后打开电脑,想着先打开word文档,结果又拿起手机刷微博,并且安慰自己说,就几分钟,先休息一会再工作。下班回到家,原本计划着要去健身,或者做些家务,可是一想到自己追的韩剧又更新了,又劝自己说就看一集就看一集,结果看了一集又一集,等再抬头看表的时候已经又到了休息的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如今,随着网络社交的日趋完善以及科技产品,游戏产品的增加,网络已经成了拖延的绝佳伴侣。它不仅无端消耗着我们的时间,还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很难投入专注地做事。

    二:来自我们自身的完美主义

    似乎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觉得总是拖延的人,一般都是事情做不好,或者对工作不认真,得过且过的。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很多喜欢拖延的人,并不是不想做好一件事,而太想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很多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好某件事,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件事情无法做到最好,倒不如无限制的拖下去,直到自己完全可以做好为止。

    三:来自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的压力

    如果说我们要做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不用费工夫就能搞定,那一般人都不会无限期的拖延。然而如果这件事情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不知道怎么做,那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感觉到焦虑,有压力。

    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而生的,压力会在很多方面造成拖延。很多人觉得,压力会带来动力。没有压力我们会变得更懒散和拖延。压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当压力强度在曲线转折点的那个最佳值上,人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压力最能创造动力。但是过了这个峰值以后,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事件带给我们的压力过于大的时候,也很容易造成我们的拖延。

    四: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错估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该把工作放到现在还是留给未来。古诗《明日歌》里就提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的老祖先也留下“寒号鸟”的故事警示后人要“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平时在工作过程中总是会高估未来自己的能力和专注度,同时高估未来可用的时间资源。我们总是说,我今天总是被打扰,今天有太多事情干扰我,今天我心情不太好。这都让我的工作效率打折扣,但明天就不一样了。但事实上明天依旧有很多事。即便是到了明天,我们要做的工作并没有变得多简单。

 

    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被拖延症影响,因此也有好多人想尽办法想战胜拖延症。那么面对拖延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改变自己的认知,换个角度看待拖延症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战胜拖延症”。似乎没了拖延症我们的生活就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存在即是合理。拖延症似乎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放松自己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逼得太紧,忘记慢下来休息一下。拖延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了我们工作之余的一丝安逸与放松。当我们能看到拖延症给我们带来的好的一面,与拖延症和平相处的时候,拖延对我们的影响也会随之降低。任何事情都是越关注越严重,相反顺其自然的时候,拖延也会慢慢减少。

    二:注重过程,降低对完美结果的期待

    很多完美主义者总是觉得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不如不要开始。但事实上,我们做很多事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取得自己预期的成绩而不断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那样最终我们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并不差,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面对拖延症,只是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而不是最终理想的考试成绩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

    三:订大计划不如先完成小目标

    我们在面对一件工作或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制定一个完美详细的战斗计划,然而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计划只让我们重温了一个道理——“计划赶不上变化”。 与其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大计划,要求自己在某天之前必须把工作完成,不如把工作分解成很小的部分,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能够让我们的计划循序渐进。每个小目标对我们来说来说不太难,又不太容易,是我们踮着脚能够到的。一个小目标接着一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大目标也就完成了。

    四:将自我谴责变成自我激励

    当我们拖延之后,我们经常会内疚自责,觉得自己堕落了,没救了。其实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因为贪玩的天性没有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想象你是这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教育这个孩子呢?孩子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批评和指责,而是温柔的安慰和鼓励。同样的,面对拖延症我们也要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凡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做得那么好,不可能没有一刻是不拖延的。在拖延之后,用自我激励代替自我谴责,提醒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往往不会拖延,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应该做的事情要多于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应该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欢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症。

    所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适当的安排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给我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留一定的空间,而对于必须做的事情做一个合理的规划,那么拖延症对我们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讨厌拖延症是因为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拖延行为,允许他的存在。当拖延症不再是一种苦恼,而被我们转化为资源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张莉婕  供稿)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版权所有:觊发k8旗舰厅(上海)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