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很多人住院多年,或许家庭不再如患病之初美满幸福,社会也将他们逐渐遗忘,医院既要负责他们疾病的治疗,同时也要保证他们不会带病流向社会。可是,他们傻傻的、呆滞的目光依然告诉我们他们的存在。因为接触,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感动。
——题记
“小雨滴,笑嘻嘻,落在叶上滑滑梯,一滴接一滴,哧溜滑下去”一踏进病区门就被这悦耳的儿歌深深的吸引了,原来今天我们收住了一个十岁的小患者,这也是我们病房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患者。
“小昱鑫,叔叔给你剪指甲好不好啊,”我们病区住了多年的老张拖着他受伤的腿坐在病床上满脸慈爱的给小家伙剪起了指甲,每一下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承重有爱,“老张,是不是想你家俩小子了呀!”我们半开玩笑的说。“是啊,这小家伙跟我家小儿子差不多,看到他就想到了我家孩子了!”眼眶里泛着泪花的老张深情的说。
“小昱鑫,到爷爷这来,爷爷教你读书、上课好不好啊?”老刘本来是一名教师,看到我们的小昱鑫后他又仿佛回到了讲台上,看他那认真的样子,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然而在他的心里,只是希望他教过学生个个学有所成的归来。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快乐的说一声:叔叔,再见。”“小昱鑫,叔叔唱的好不好听啊,让叔叔来教你好不好啊?”我们的患者小王也忍不住过来给小昱鑫唱起了儿歌。“小王,你怎么会这么多儿歌啊?”我问。“以前,儿子老是缠着让我给他唱,这都是以前唱给儿子的歌,看到他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唱。”原来小王的儿子今年也十岁了,他是把对儿子的爱寄托在小昱鑫的身上了。
看到这一幕幕温馨而感动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常不愿暴露自己内心的患者,在这个时刻,显现出了他们内心最温柔的一面,如果不是病痛折磨,他们一定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他们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作为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曾心理上遭受过严重创伤,他们的内心很脆弱,对外界的刺激敏感程度也异于常人。于是他们拼命在自己周围筑起坚固的、密不透风的堡垒,采取种种常人所无法理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他们不愿再经历伤害,避免与正常人接触便是避免了伤害,如果当别人不小心踏入他们的“领地”时,他们或许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排斥其他人,其他人也排斥他们,他们是孤独的。但其实我们知道,精神障碍患者也像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感受、表达、处理的方式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常常对精神障碍患者避而远之,不敢接近甚至是鄙视他们,视之为异类,其实精神障碍患者是否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又或者能否得到更好的治疗及康复,在很大程度上与你对他的态度有关,特别是家人。家本来是最温暖安全的港湾,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家人的支持与理解,陪伴对于他们的治疗及康复非常重要。同时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对他人构成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态度有关。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不要抱有歧视的眼光,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给他们一些面对社会的勇气。(冯艳茹 供稿)